close
 

張樹森夫婦分享:補習名師教不了的事  撰文者:尤子彥


 


爸爸每天做早餐 教出哈佛新鮮人,


打敗二萬八千個來自全球最優秀的高中生,張邑安擠進哈佛大學窄門,不是靠補習,


而是父母的用心陪伴。


 


一頓清早佐著親情的豐盛早餐,一堂放學後名師撐場的補習教學,哪一個選項,


是通往出過八位美國總統、全球最頂尖大學哈佛(Harvard)的捷徑?


今年九月,森傳媒董事長張樹森與其妻徐兆琬,即將啟程前往美國東岸麻州,


踏上令許多父母欣羨的旅程。因為,他們的二兒子張邑安, 四月二日 剛接獲哈佛大學寄出


的入學許可通知郵件。九月中旬的開學典禮,一家人將在哈佛紀念教堂前大草坪,與來自


全球各地的兩千個家庭,共同分享成為哈佛新鮮人的喜悅。


 


當媽媽的有堅持 競爭再激烈,也絕不補習


哈佛大學部今年度接獲來自全球與美國超過三萬名高中生入學申請,競逐人數較去年增加


四.七%,錄取率降到約七%的歷史新低。張邑安是今年台北美國學校,兩位取得哈佛入


學資格的高中生之一。過去十年,台灣畢業的高中生,平均一年只有一位能擠進哈佛大學


部窄門。哥哥張邑平,三年前則申請進入同樣是全美十大名校的芝加哥大學。是怎樣的教


養術,讓張家兄弟脫穎而出?「我想大聲告訴天下父母:補習真的沒有必要!」還沒開始


採訪,徐兆琬就迫不及待分享她最想強調的教養觀念。她說,美國學校課業競爭比一般高


中還激烈,媽媽們聚會總是討論去哪裡補習;但她認為,補習不會創造競爭力,只會帶來


反效果,「上課都那麼累了,不如把時間拿去打球、做課外活動。」例如張邑安連續四年

擔任美國學校學生會會長,參加辯論社,還自力辦校園刊物,課外活動時間比做功課還多。

「(邑安)唯一補習,就是週末請家教學中文,但這和申請學校完全無關。」徐兆琬解釋,


孩子年幼時,她曾帶他們在加拿大住五年移民監,因此中文能力需要補強。


徐兆琬友人莊雅萌說,徐兆琬不但不強迫孩子補習,更給孩子極大空間,邑安則總給人有


禮貌的印象。


 


當爸爸的用心陪 把握每天早晨四十分鐘


看似開明放任的教養背後,其實是父母用心陪伴換來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在乎,


產生安全感與自律。而安全感與自律,就像是孩子的自動導航系統,讓孩子往後遇到各種狀況,


都能找到自我定位的錨。而且,不只媽媽陪,爸爸也用心陪。六、七年來,張樹森每日起床做


早餐。六點半至七點十分,是甜蜜的親子互動時間。「父子常聊得很開心,他們遲到紀錄可輝煌


呢!」徐兆琬笑著。孩子心裡很清楚,爸爸前一天晚上應酬到半夜兩三點,清晨起床做早餐,

一定很累,但爸爸卻堅持下去,愛與自律,孩子感受到了。「我們起床都那麼累了,爸爸一定更累,

可以感覺到,他是刻意起來,用心為我們做的早餐……,」張邑安向記者透露。


 


陪伴時間 越小陪越多,長大不煩惱


「親子關係一定要靠深度陪伴,」徐兆琬認為,親子陪伴這件事靠時間和心思,沒有量絕對沒有


質,奢望重質不重量,就會依賴物質填補,最後一定會由愛生寵。


以她自己為例,為了帶這對兄弟,她辭去工作扮演全職媽媽,六年前以為孩子大了,一度出任


東森慈善基金會副董事長,不到一年,一天兒子竟對她說,「媽,最近我講話你都沒有在聽,」


她驚覺實在無法一心二用,於是又重回家裡扮演全職媽媽。而且,陪伴越早越好,就像倒金字塔,


孩子越小,陪伴要越多,孩子越大,陪伴時間就能越來越少。徐兆婉說,孩子學齡前,她為孩子


付出心力最多,上中學之後反而越來越輕鬆,特別是小孩上高中之後,除非是家長會,


否則她幾乎不去學校,不像有些媽媽經常跑學校問老師小孩狀況。


 


陪伴重點 學齡前著重閱讀、生活教育


至於學齡前的陪伴重點是什麼?「閱讀、生活教育,」徐兆婉分享。


因為從小媽媽帶著上圖書館、讀童書,邑安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小學一年級就能把全本的


《哈利波特》看完;七年級開始,每週讀完《時代》(Tim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至於生活教育,「其實,我經常把自己當後母扮演,」徐兆琬說,她要求兩兄弟從小分擔家事,


家裡從來不請傭人,加拿大的房子很大,小孩才念小學,她就要求他們颱風天到屋外巡邏,


「基本上,這是家庭成員的義務,我把他們當大人對待。」我管的都是小事,」她說自己八成


時間關心小孩生活教育,功課只占兩成。小學之前,孩子們九點之前一定上床就寢,十點就要睡覺,


「如果不睡,揍一頓一定睡,」她不避諱,她贊同華人家庭的體罰,但體罰的原因絕不是考試沒考好,

而是生活習慣不好。

徐兆琬說,他們夫妻最反對小孩幫忙做家事、或考試成績好,就給金錢或獎品,

「在我們家,考試考一百分從來不會有禮物,就算生日也很少買禮物送小孩,」她說,以一個中產


階級的家庭要供兩個小孩念國際學校,已經是很重的負擔,「更何況,難道多買一個禮物,就能表示


你更愛他們嗎?」小孩考一百分沒禮物,考七十分徐兆琬怎麼做?「媽媽也從來不會處罰我們,

她從小給我們的consistent message(一致的訊息)就是,考試考好,你應該要自己覺得很驕傲,」



邑安這樣認為,「如果考不好,最大的懲罰就是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失望,應該是自己罵自己。」其實,


張邑平、張邑安唸書並非一路順遂。張邑平在加拿大念小學三年級時,成績拿「F」,老師說他不做


功課愛管閒事,「我沒罵他也沒說重話,心想,就算他是個這樣的孩子,我也完全接受。」徐兆琬說,


後來邑平申請大學,把這段回憶寫在申請函上,「每個孩子都很敏感,如果當時我罵他,他會認為,


原來你對我是失望的。」孩子進哈佛,父母確實很開心,但「這絕不是我們一開始就幫他規畫的終點,」


徐兆琬說:「我念輔大法文,爸爸也不是名校畢業,我們都辦不到的事,如何期待小孩一定達到?」


張樹森則說,「就算進哈佛,接下來的人生呢?」這對父母相信,比把孩子送進名校更重要的事,


是讓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本文章列印自《商業周刊》官方網站


 


這篇文章是好友寄給我,內容很令人省思,也許該從新思考,什麼的方式對孩子是最好的呢?


至於孩子該不該補習,要以孩子的個性去判斷,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孩子的個性也不同,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方式,得到的結果,對孩子最好。


不過,父母關愛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教導,引導孩子,孩子有好的品性及正確處理事情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與各位好友一同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 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